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 聚焦海西 > 海西城市间 > 厦门 > 正文

厦门2021年将实施“创新发展年”行动 确保“十四五”开好局

来源: 厦门网  2021-01-19 17:33

18日,厦门市十五届人大六次会议开幕,常务副市长黄文辉代表市政府作《政府工作报告》,回顾总结厦门2020年和“十三五”发展成效,阐述“十四五”主要战略任务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,提出2021年主要预期目标及重点工作。

2020年是厦门发展极不平凡的一年。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,全市上下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,团结一心、众志成城,迎难而上、锐意进取,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重大成果,经济运行持续回稳、稳中向好,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安定,“十三五”规划顺利收官。

2021年,厦门将在巩固疫情防控成果的前提下,大力实施“创新发展年”行动,谋划推进国际航运中心、国际贸易中心、国际旅游会展中心、区域创新中心、区域金融中心和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等“五中心一基地”建设,努力在创新驱动发展、实体经济振兴、扩大内需、改革开放、区域协同发展、乡村振兴、两岸融合发展、生态文明建设、保障改善民生等方面取得新突破、新成效,确保“十四五”开好局,以经济特区建设40年的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。

“十三五”发展成就 人均GDP突破2万美元

●发展态势明显向好,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.2%左右,人均突破2万美元。

●跨岛发展纵深推进,成为全国最高等级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,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位居世界第14位,高崎机场位列全球机场百强,建成地铁1号、2号线。

●改革开放持续深化,自贸试验区累计30项创新举措在全国复制推广,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,营商环境居全国前列,外贸综合竞争力全国第五。

●对台融合加快推进,累计新设台资项目3620个,实际使用台资22.57亿美元,成为落实惠台利民政策典范城市。

●生态质量不断提升,生态文明指数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排名第一,空气质量稳居全国前列,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在全国考评中保持第一,获评国家生态市、国家生态园林城市。

●人民生活日益改善,新增中小学幼儿园学位17.6万个、医疗床位6700余张;累计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0万套、配租配售9.31万套(间);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%左右;“鼓浪屿·历史国际社区”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。

“十四五”主要战略任务 探索建设具有自由港特征的经济特区

●全力推动“高素质”更具实力,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,创新成为驱动发展第一动力,“岛内大提升、岛外大发展”实现新跨越,建成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。

●全力推动“高颜值”更富魅力,生态文明治理体系更加完善,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,现代化教育强市和高水平健康之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,“爱心厦门”成为城市新名片。

●全力推动“现代化”更增活力,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,营商环境建设达到国际一流水平,率先建成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市,建设法治中国典范城市。

●全力推动“国际化”更有张力,自贸试验区集成化创新体系更加完善,探索建设具有自由港特征的经济特区取得更大突破,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建设取得显著成效,“海丝”战略支点城市功能作用日益增强。

展望

促进经济社会安全有序可持续发展

《政府工作报告》指出,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,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“十四五”规划的开局之年,也是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。我们必须巩固疫情防控成果,严格落实“外防输入、内防反弹”措施,全力保护人民生命安全,促进经济社会安全有序可持续发展。

创新发展

加快建设区域创新中心

实行“一个产业、一个规划、一个政策”,大力支持八大未来产业培育引进新型研发机构。夯实创新发展基础,发挥“多区叠加”优势,深化“双自联动”,高质量推进5G、大数据中心等七大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。激发创新发展活力,持续推进“三高”企业倍增发展,力争净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00家。优化创新发展生态,完善科研项目生成机制,试行“揭榜挂帅”等制度。

实体经济

持续推动大招商招大商

持续推进制造业发展高端化,力促太古维修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,争创工业互联网示范区。持续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层级,加快建设国际航运中心、国际旅游会展中心、区域金融中心,打造“海丝”沿线和东南沿海领先的总部经济核心区,深化拓展中国电影金鸡奖活动。持续推动大招商招大商,以产业链关键领域和缺失环节为招商重点,吸引上下游企业落地。

扩大内需

积极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

加快推动“十四五”规划项目、409个市重点项目开工建设。力促消费扩容提质,鼓励发展直播电商、网红经济等新业态,壮大康养护理、数字教育等服务消费规模,积极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。全力帮扶市场主体,落实“五个一”“六必访”工作机制,解决企业市场拓展、融资、物流、用工等难题。

改革开放

高标准建设金砖创新基地

加大重点领域改革力度,积极争取支持建设高质量发展引领示范区。加快建设国际贸易中心,系统研究对接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》和《中欧投资协定》有关规则和便利化举措,积极拓展国际合作新空间。高标准建设金砖创新基地,抓紧完善总体方案,推进中俄数字经济研究院等项目建设,打造科技创新、工业与数字经济、贸易投资、人才培养四大合作中心和政策协调平台。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,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,推动“e政务”事项全省通办。

民生保障

推进16所普通高中学校建设

●高标准建设“爱心厦门”,认真抓好48个为民办实事项目,加大人才和新市民住房保障力度。

●全力推进16所普通高中学校建设,建成48个教育补短扩容项目,新增学位5万个;支持厦大办好百年校庆活动,支持厦门理工学院更名为大学。

●加快推进四川大学华西厦门医院等项目建设,扩建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杏林分院,增加床位800张。

●做好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相关工作,加快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,建设书香厦门,建成南北向健康步道一期。

●创建全国安全发展示范城市、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、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,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厦门。

协同发展

推进“岛内大提升、岛外大发展”

全面加快跨岛发展,岛内大提升重点加快空间优化、资源盘活、产业升级,岛外大发展重点完善商业、基础设施、社会事业配套。着力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承载力,开工建设新机场主体工程,推动同安进岛轨道交通前期工作,建成投用海沧隧道。不断提高城市颜值,加快打造“城市大脑”,加强建筑第五立面管控。深化区域交流合作,完善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对口协作机制,积极融入长三角城市群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,深化闽粤赣十三市合作,巩固东西部对口帮扶协作成果。

农业农村

抓好60个省级试点村建设

巩固提升都市现代农业,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。推动农村全面进步,抓好60个省级试点村建设,圆满完成村级组织换届选举。促进农民全面发展,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、宅基地使用权、集体收益分配权,鼓励依法自愿有偿转让。

厦台交流

完善第三东通道建设方案

加强产业对接,加快海峡两岸集成电路产业合作试验区等经贸平台建设;完善第三东通道建设方案,推进厦金电力联网工程相关项目,开建大嶝岛应急气源站和燃气管道。深化人文交流,扩大台湾人才在厦就业范围,推出更多对台招聘岗位。

生态文明

新改扩建污水管网100公里以上

强化污染防治,编制实施2030年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,新改扩建污水管网100公里以上,加快高崎污水厂一期等建设。实施生态保护与修复,推进排污权、用能权、用水权、碳排放权交易。

成效

经济运行稳中向好

-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%左右

经济运行持续回稳、稳中向好。初步统计,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%左右;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.8%;财政总收入、地方级财政收入分别增长1.7%和2%;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;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.5%。

-疫情防控能力位居全国前列

本地确诊病例35例,仅用42天实现“清零”,自2020年2月16日后连续337天再无新增,实现确诊患者“零死亡”、医务人员“零感染”、境外输入疫情“零扩散”。

-新增落地项目8411个

出台200多条扶持政策,全年为企业减负近400亿元,协助融资超5500亿元。“招商引资与项目建设攻坚年”成果丰硕,新增落地项目8411个,总投资1.64万亿元,实际使用外资增长23.8%,一批百亿量级项目落地。

-净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54家

净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54家,296家“三高”企业实现倍增发展,超额完成“三个六”引才目标。先进制造业提质增效,启动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建设,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%。

-进出口总额占全省近一半

开放型经济水平不断提升,实现进出口总额6915.8亿元,增长7.8%,占全省49.3%,象屿保税物流园区、海沧保税港区获批成为综合保税区。两岸交流融合稳步推进,新批台资项目524个,合同使用台资增长76.7%。

-岛外重大片区完成投资1620亿

“岛内大提升、岛外大发展”全面推进,策划生成未来三年亿元以上项目1224个,计划总投资1.88万亿元,2020年岛外重大片区完成投资1620亿元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,新机场航站区综合交通枢纽等工程加快建设,海沧隧道基本贯通,地铁3号、4号、6号线进展顺利。

-新建扩建5座污水处理厂

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,助推临夏州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。污染防治成效显著,新建改造污水管网160公里,新建扩建5座污水处理厂,整治入海排放口171个。

-建成56个中小学幼儿园项目

城镇新增就业35.6万人,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标准提高至每人每年1070元。建成56个中小学幼儿园项目,新增学位4.3万个,开建7所普通高中。群众安全感率99.358%,保持全省第一。

荣誉

●荣获全国文明城市“六连冠”

●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

●获评全国营商环境标杆城市

●获评首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

●政府透明度指数全国第一

●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全国第三

●纳税服务指标全国第一

●产融合作试点工作成效居全国第二

●空气质量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四

●获批全国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

●入选全国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

●入选首批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

(文/厦门日报记者 蔡镇金)

[责任编辑:CX真]

网友评论:

已有0条评论

用户名: 快速登录